师大要闻
  

牢记先生重托 勇创发展业绩——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三年来事业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2-10-12

政治与行政学院消息(通讯员 董昊悦)2019年初夏,天津师范大学政治学学科的创始人徐大同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徐先生生前包括他在病榻之上,一直念念不忘学科的成长,心系学校和学院的发展,心系教师的进步、学生的培养,再三嘱托学院的广大师生一定要继承优良传统,接续奋斗!

海河东去,逝者如斯!如今可以告慰先生的是,三年多过去了,政治与行政学院牢记先生的重托,奋勇拼搏,三年来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党建引领为各项事业发展保驾护航,立德树人使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引育并举让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各具特色令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喜人,资政建言促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1665132367238

党建引领 为各项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徐大同先生一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从1949年投身革命直到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突破西方理论的窠臼,从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研究政治学的基本理论,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政治思想史研究不懈奋斗,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西方政治思想通史体系和学科体系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积极服务于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先生生前,多次向弟子们谈到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与信念,并一再要求学院师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拥护党的领导,指出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党的领导是我们每个人学术发展、人生道路选择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指引与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这是中国高校的根本使命,也是谋划和推进学科建设、发展的出发点。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牢记先生教诲,突出党的政治领导力和党建引领作用,发挥政治学学科理论研究优势,通过定期举办党课宣讲、名师讲座、专家导学等,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广大师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发挥专业课程育人的方向引领作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学科渗透功能,把道理、学理、情理讲进学生的心里,为大学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追求;发挥“双带头人”的学术指导和引领作用,助力青年教师抓住“快速成长期”,过好“教学关、科研关、实践关”,推动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教师思政一体化建设,挖掘思政元素、优化课程内容供给,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教学和科研的各个环节;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抓好典型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选树工作,打造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让“合格党员”的标准更加鲜明,让学做“合格党员”的路径更加清晰,引导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业务水平,自觉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忠实信仰者、坚定实践者。2021年学院党委荣获“天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22年学院党委获批天津市高校党建“领航工程”创建培育单位。

立德树人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永恒的使命。徐大同先生著名的“三教”理念正是这一使命具体而生动的诠释:“我在长期的教学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教学思路,这就是‘教学问,教做学问,教做人’。通过‘教做学问’来‘教学问’,而‘教做人’则贯彻于教学全过程。这是我长期教研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也是我身体力行的。所以我总把做人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首先看重‘学德’,既是我们做学问的人的职业道德,也包含做人的品德。”

现如今,“教学问,教做学问,教做人”已经成为学院全体教师的教风,“学学问,学做学问,学做人”已经成为学院全体学生的学风。

学院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任务,大力弘扬尊师重教传统,宣传身边可学可做的师生模范典型,让感人事迹广泛传播、深入人心。积极发挥老教师作用,引导教师见贤思齐、以德立身、行为示范,采用“读听谈看走”方式,开展“师德引领我成长”系列活动,实施青年教师成长的“青蓝工程”,举办青年教师成长训练营,从备课准备到听课把脉,从板书PPT到授课表达,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面对面辅导、手把手训练,指导青年教师由内到外全面提升教学技能,以老带新、言传身教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院推动五育并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关注学生成长成才,大力实施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推动政治学学科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系统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社会工作三个专业全部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线上教学开发课程思政,形成独特的教学体验,学生就业率、升学率稳中有升;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现实需要出发,化解学生深层次困惑根源,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团结互助、爱党敬业,将良好品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近些年来,学院教师中有6人次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称号。另有多人获得天津市教学名师、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师范大学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这些教师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带动提升了全体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

学院专业教师立足本职岗位,承担了国家一流课程、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等重要教学任务,培养了拥有“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天津市勤学上进好青年”“天津市优秀共青团员”“最美逆行者”等称号的优秀学生。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光明日报》、《今晚报》,学习强国、今日头条、澎湃新闻等多家中央和天津媒体,对学院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事迹,都做过报道和宣传。

2019年,学院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时任院长佟德志教授代表学院和学校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引育并举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早在2000年,徐大同先生就说:“近几年来,经常萦系在我脑际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今后如何维持并发展我们的学科。成绩只能代表昨天,关键在于未来。已有的如何发展,取得的如何巩固。社会是发展的,科学也是发展的,只维持不发展是难以维持的。我们这一代年龄大了,要在年轻的一代人中形成一个梯队,要接上气,不能让这股气没了。因此,我提出所谓‘接气工作’,后来又称‘接气工程’。‘接气工程’绝非煊赫一时之举,而是扎实的基础工作。只有不断努力,积极创新,采取各种措施,才能奏效,达到目标。”

近些年来,学院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实施引育并举、人才兴院战略的过程中,畅通引人通道、服务人才成长,创设有利于人才发展、干事创业的良好制度环境与氛围,人才队伍建设硕果累累。

目前,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团结合作、在全国学界享有良好声誉的师资队伍。全院67名教师中有教授25人,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国家社科基金评议组专家2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首席专家2人,全国一级学会副会长2人。教师队伍中现有各种人才称号,包括国家级人才称号、省部级人才称号16人。

在人才发展战略方面,学院长期坚持“两手抓”,既注重对现有人才,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又注重对外来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引进;全方位推进引育并举、以老带新、接续奋斗,不断续写新的“接气工程”。

三年来,学院青年教师中,2人晋升副教授职称,2人获批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人获批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青年项目,2人获批2021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1人获得天津高校第十六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政组”三等奖,1人的论文在天津市新时代青年学者论坛(2022)上被评选为二等奖并作交流发言。

各具特色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喜人

徐大同先生是我国新时期西方政治思想史学科的开创者,他四十年如一日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学学科殚精竭虑谋发展,带领团队奋力拼搏:1979年在国内率先取得中外政治思想史硕士授权点,1996年取得政治学理论博士授权点,2005年取得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07年政治学理论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在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不断走向新的高峰的过程中,先生特别强调要坚持特色,生前他在谈论和介绍自己及团队的科研经验时提出,“要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就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只有靠特色,才能影响学科的发展,才能在学术界扩大影响,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年来,学院教师在各自的领域里深耕细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做成了品牌,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重要学术专著和权威期刊论文、社科成果奖等方面都有标志性成果推出。学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17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7项,省部级项目20项,其他项目60多项;在《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学科顶尖期刊发表论文几十篇,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专著20余部,这些成果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6项,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

先生在1998年时就曾讲过,“今后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方向,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地总结经验,我们的科研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果,也必定会更好地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社会、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如今,他的愿望正在一一实现!

资政建言 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徐大同先生生前一直强调,我们是为中国研究西方,为今天研究传统,归根结底是为了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指导学院探索、制定学科发展战略时,先生在坚持传统特色和优势、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强调要适时而变,因人制宜,积极开拓新的领域、新的方向和新的生长点。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努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坚持把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使命,高标准打造新型智库——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国家治理研究院致力于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到国家治理的实践当中去,组织团队开展系列研究,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对党和政府的重大政策、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宣传、宣讲和解读,发挥凝聚社会共识、引导社会、传播主流思想、集聚正能量的作用,研究团队以战略的视野和专业的素质产出了一系列丰硕的理论和智库成果,全面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

国家治理研究院积极参与国家和天津的营商环境改革研究与服务,参与联合编译联合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相关成果得到国务院主管领导批示;围绕天津重大决策内容撰写风险评估报告,并获中央领导、市领导高度重视和批示。中宣部授予政治与行政学院2020年度、2021年度舆情信息工作“优秀单位”称号。研究院相关成果先后获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智库类三等奖1次,获天津市高校智库优秀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获天津市行政成果智库类一等奖3项,三等奖3项,获天津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1项。发表在《光明日报》等智库版相关专栏文章多次被学习强国、光明网、搜狐新闻网、新民网、四川新闻网等网站转载,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学院和研究院现有两种专业性期刊《政治思想史》(入选CSSCI扩展版)和《比较政治学研究》(选入CSSCI集刊),并且即将创办《政治学评论》集刊,突出专业性、引领性和建设性,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新时代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创新做出贡献。同时,学院和研究院运营的“政治学公开课”和“治理评论”两个微信公众号,近三年来策划了一系列大型线上学术活动和专题推送,在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徐大同先生生前一直把“从头越”作为他的座右铭,他说:“既然我们学习辩证法,知道世界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我们怎能停留在一个地方或一个水平呢?人要不断前进,就要不断从头开始。”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是先生毕生的事业,而不断的“从头越”则是他毕生事业的驱动力。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始终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任牢牢扛在肩上,遵循和实践着“从头越”的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效能社会服务新篇章。


图片由政治与行政学院提供

编辑:夏然


关闭

快速链接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邮政编码:300387      
津ICP备09008453号-1|津教备0385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60号|事业单位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