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刘伍明研究员做客“求是讲坛”


发布时间:2024-06-14

研究生院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消息(通讯员 徐梅芳 林勍 郝健强)5月30日下午,日博best365官网第77场“求是讲坛”学术报告在京津冀教师协同创新中心圆桌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刘伍明老师受邀为师生带来“拓扑与非厄米量子态”的学术报告。会前,副校长纪德奎教授会见了刘伍明并进行亲切交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郭龙健教授作开场致辞,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黄美东教授主持报告,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师生70余人到场聆听报告。

拓扑与非厄米量子态的研究发现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知。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David J. Thouless、F. Duncan M. Haldane和J. Michael Kosterlitz教授,以表彰他们在拓扑物态和拓扑相变方面的突出贡献。1998年,Bender和Boettcher的发现表明具有宇称-时间反演对称(PT-对称)的非厄米哈密顿量也可以具备全实数能谱,这一发现引起了对具有PT对称性的非厄米系统的关注。

刘伍明介绍了他与他的合作者多年来在此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涉及可积模型、量子场论、第一性原理、团簇动力学平均场结合连续时间蒙特卡洛方法等。研究人员系统计算了冷原子系统、光学系统、二维材料、半导体系统、强关联系统中的Chern数、Berry位相、Majorana费米子、Weyl费米子等物理量。深入研究了拓扑量子态,如拓扑超导、拓扑超流、拓扑超固、拓扑量子相变、强关联拓扑效应、反常量子Hall效应、自旋Hall效应等,以及非厄米拓扑系统的物理性质,如分数化的拓扑数、体边对应关系的破坏、非厄米趋肤效应、非厄米拓扑数等。研究成果具有重要影响力,为该领域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报告结束后,刘伍明与现场师生展开热烈讨论,与现场师生进行深入交流。此次报告让师生对物理前沿的拓扑与非厄米方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刘伍明,1994 年获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学位,并获 1994 年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1994年至2002年,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理论物理所、美国Texas大学、美国Delaware 大学作博士后和工作。2002 年至今,任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研究领域为原子分子物理、光物理和凝聚态物理中由自旋-轨道耦合、非厄米、强关联、无序效应等诱导的新奇量子现象。发展可积模型、量子场论等解析方法和团簇动力学平均场等数值方法,研究具有自旋-轨道耦合、非厄米、强关联、无序效应等量子多体系统的新奇量子态及相变,例如拓扑超固态、拓扑超流态、拓扑绝缘态等新物态及拓扑量子相变等。已在Science等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刊物上发表论文530篇,被 SCI 正面引用23,000 次,得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Eric A. Cornell、Wolfgang Ketterle教授等人的正面引用并被写入其综述文章。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12项奖励。


摄影:赵娟

编辑:孟宏发


关闭

快速链接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邮政编码:300387      
津ICP备09008453号-1|津教备0385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60号|事业单位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