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育报:高校“供给”对接中小学“需求”
天津师大对西青区13所中小学校课后服务送教入校
高校“供给”对接中小学“需求”
草莓箭毒蛙一定有毒吗?”“抓蟾蜍也有技巧的,大家发现了吗?”日前,天津师范大学13个学部(院)部分师生走进西青区大寺镇天易园小学,为那里的学生带来10门课后服务示范课。这节由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学生志愿者杨璐璐和伙伴们共同讲授的“两爬探究”课深受小学生喜爱。大学生们将安全无毒的活蟾蜍、蛇等生物带进课堂,让小学生通过触摸真切地感受小动物,亲近自然,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我从没上过这样的课,我也是第一次摸蟾蜍,感觉很奇妙。我回家会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有趣的经历讲给爸爸妈妈听。”课后,天易园小学四年(2)班学生李吉田说。
当天,天津师范大学对西青区大寺镇、王稳庄镇13所中小学课后服务送教入校工作启动仪式在天易园小学举行。据介绍,天津师大将发挥高校师生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人力优势和专业优势,参与两镇中小学校课后服务的过程中,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提供丰富资源,提升学生课后服务质量。活动中,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文学院、化学学院等13个学部(院)的书记或院长分别与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西青区大寺中学、西青区育英小学等来自大寺镇、王稳庄镇的13所中小学的校长结对建立联系,确立课后服务送教入校的长效机制。
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梁福成表示,天津师范大学将构建党委抓总、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共同参与的课后托管服务机制,紧扣青少年成长需求,积极创新思路,推进资源整合,努力探索更加多元的服务举措;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人才优势,建好资源库,将长江学者、学科带头人、行业专家等纳入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教师资源库;加强合作机制联动,发挥以天津师范大学为连接纽带的“大学—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科研机构”(U-G-S-I)合作共同体协同育人作用。
西青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柴树芳表示,西青区教育系统将与师范大学常态化联合开展实践活动,整合专业力量,构建高质量的服务模式,完善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长效机制,贯通各类教育之间通道,扩大师范大学优质资源服务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影响力和辐射面,为各类学生成长搭建平台、拓展空间,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双方将携起手来,全力推进、合力攻坚,让课后服务真正成为一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减轻家长负担、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新期待的民心工程。
天津市教委一级巡视员孙惠玲对天津师范大学与西青区的教育合作表示祝贺。她说,“双减”是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开展课后服务,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正是贯彻上述治理原则的题中之义,也是为民解忧,满足群众对美好教育的需求,营造更加健康的教育生态的重要举措。天津师范大学作为天津唯一一所面向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学校,近年来在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固牢教师教育本色方面作了诸多改革创新。本次送教入校既是落实市教育两委对“双减”工作要求部署,充分发挥高校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率先在我市开展“双减”示范课程研发与实践的具体行动,也是丰富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有效路径。希望这次送教入校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通过“双减”示范课程试点实验提高西青区和两镇中小学校的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形成可供推广借鉴的课程范例。
按照市教育两委《日博体育,日博best365官网发挥高校实践育人功能,提高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的实施方案》的文件要求,天津师范大学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组织学科专家和骨干教师,凝聚各方合力,研发了71门具有示范和带动效应的“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示范课程,课程立足于天津师范大学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贴近中小学生需求,融知识、技能和趣味性于一体。当天,除“两爬研究”,“人工智能创新科普”“硬笔书法”“足球”“物理好玩儿”“音乐点亮小小梦想”“剪纸”“京剧”“气动火箭制作”“中医药传统文化”等课程也走进小学课堂,受到参加课后服务的小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也得到与会领导和教师们的认可。
据悉,今年10月,天津师范大学与大寺镇、王稳庄镇人民政府签署《助力乡村振兴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并在两镇建立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践基地,为示范课试点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来源:2021年11月17日 天津教育报 第A2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