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 天津师范大学坚持人才强校 砥砺人才高质量发展
天津师范大学坚持党管人才,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人才立校” 建强师资队伍
天津师范大学视人才为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不断扩大师资队伍规模,持续优化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截至目前,天津师范大学教职工数已达2508人,一线教师(含教辅)占比达到68.1%,45岁及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比66.2%,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49.7%,博士学位教师占比68.1%,最高学位授予单位为非本校教师占比87.8%。
针对重点学科、优势学科的引才需求,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主动出击,招才引智。现已成功举办六次“国际高端人才论坛”,加大人才政策宣传力度,提高人才引进转化效率。以论坛为载体,搭建交流平台,畅通选才渠道,扩大引进成果。近年来,天津师范大学持续实现了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培育和引进的历史性突破,国家特支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国家级人才较2016年增长237.5%;两院外籍院士2名,双聘院士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天津市特聘教授/青年学者等省部级人才较2016年增长215%,已初步形成基础厚实、梯次健全、竞争择优、有为有位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人才强校” 完善机制举措
坚持党管人才,切实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机制,造就人才、成就人才。加强人才引进顶层设计,推动高层次人才“按需设岗、精准引进”,重点评价高端人才在领域内的行业影响、学术地位、研究水平、标志成果、突出贡献。完善人才薪酬制度,树立正确激励机制。对高层次人才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引导激励高层次人才长期稳定服务。
针对重点建设学科,组建重点研究机构或重点研究团队,天津师范大学赋予其相应的管理自主权,团队可在计划额度内自主聘任科研人员,自行确定团队成员的业绩考核标准。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增强学术聚合向心力,提高资源配置收益率。
同时,天津师范大学积极响应、深度参与天津市“十大人才创新创业产业联盟”,作为“天津市电子信息与大数据人才创新创业联盟”的发起单位,瞄准天津市“1+3+4”战略产业发展目标,主动与企业对接,积极为产业赋能,促成更多科技成果走出校门、服务社会。
此外,天津师范大学高规格建设“天津师范大学科技园”,整合校内外人才资源、学科资源、创新创业资源和天津信创人才联盟资源,引进南京理工大学大数据科学研究高水平团队、北大电子政务管理研究院等优质资源,大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四链贯通,使大学科技园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首站”,成为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重要“引擎”,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区校合作的良好“示范”。
“人才兴校” 绘制规划蓝图
未来,天津师范大学将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中心”,设计实施“4321”行动方案。
“4”——改革4个机制:改革人才引育、业绩评价、职称评聘、薪酬分配机制,抓住人才成长全过程的关键节点和突出问题,重点关注引进、培育、使用、评价的制度设计,打通堵点、接通断点,建立“引、育、用、评、促”一体化的人才工作机制,主动为人才工作提供制度支撑、事业平台和服务保障。
“3”——构建3个体系:天津师范大学着力引育学科“战略科学家”,构建“学科领军”“学术杰出”“青年后备”三级衔接、三位一体的“金字塔型”人才队伍成长序列。
“2”——营造2种氛围:礼遇人才、优待人才的“人才优先”氛围;有为有位、绩优酬优的“创业争先”氛围,涵养培植具有特色的“人才文化”,让天师校园成为人才理想中充满诗意的栖息之地。
“1”——建设1支队伍:最终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科学研究精尖、育人水平高超、梯队结构合理,为实现“特色鲜明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目标提供坚强人才保障的师资队伍。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今后,天津师范大学将始终坚持“人才是笫一资源”的理念,大力营造尊重人才的用人环境、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暖心留人的发展环境,让学校真正成为各类人才成就梦想的热土,为天津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局面,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师大力量。
来源:2022年7月28日 央广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