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师大
  

光明日报 | 着力培育“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发布时间:2022-11-22

10月1日,在天津师范大学举行的“龙腾中国梦”校园龙舟赛上,大学生们在奋力挥桨进行比赛。

9月23日,安徽芜湖三山经济开发区税务局工作人员向大学生宣传创业税收优惠政策。

【专家视角】

“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广大青年的寄语。当前,中国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放眼世界,面临着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复杂局面,这就要求新时代青年必须心怀理想、担当奋斗、埋头苦干、赓续向前。

明晰“能吃苦、肯奋斗”青年培育的新价值

青年始终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始终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刚健自信、胸怀天下、担当有为,但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日博体育,日博best365官网“积极”还是“佛系”、“行动”还是“躺平”、“奋斗”还是“摆烂”的思想交锋时有出现,如不及时破除误区、积极加以引导,既会影响青年群体的内生动力,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亦会影响我们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效力。需要警惕并加以防范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主张“不必不需”的“自我沉醉”型。要警惕物质的丰裕和社会的发展让部分青年产生对日常生活的满足感,简单地将“吃苦”理解为“受穷”,看轻“奋斗”的价值和意义,觉得可以“缓一缓”“歇一歇”。二是坚持“不愿不想”的“自我沉溺”型。要防范当前国际局势的复杂多变、疫情带来的多重影响让部分青年产生对艰苦奋斗预期回报的不确定感,宁愿无所事事,或在网络世界中寻求虚假的“自我实现”。三是感觉“无助无力”的“自我沉默”型。要避免部分青年误将“平庸”当“平凡”,躲在个人的“舒适区”自娱自乐、随波逐流。总之,艰苦奋斗依然是新时代的主旋律,依然是新时代青年必须继承与发扬的优良传统。我们必须帮助当代青年深刻理解新时代“吃苦”“奋斗”的新内涵,激发出他们更大的活力和创造力。

理解“能吃苦、肯奋斗”精神的时代新内涵

吃苦和奋斗,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解读。

对于新时代青年而言,“苦”已不再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肉体之苦。“能吃苦”不是“找苦吃”,不是故意降低生活标准、制造苦难历练;“能吃苦”不是“受贫苦”,甘愿贫穷、不求上进并不代表吃苦能力强;“能吃苦”也不是“干苦力”,消耗体力并非吃苦意志的全部体现。“能吃苦”的新时代青年,必须是“知情行”相统一,既懂得“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深刻道理,又要有“自律、自制、自持”的韧劲儿和“自励、自助、自强”的意志,还必须“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做到遇到危险能上、遇到困难能扛、遇到挫折能熬、遇到诱惑能抗。

“奋斗”通常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奋力去做”。从行为产生的动机来看,“肯奋斗”主要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为己”——“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表现在为了追求个人前程而勤勉努力、废寝忘食。第二重是“为家”——“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现在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而不辞劳苦、任劳任怨。第三重是“为天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现在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三重境界层层递进,反映出个体奋斗目标由低向高发展的基本规律。显然,新时代青年的“肯奋斗”绝不是对个人功名利禄的盲目追求,也不是为了光耀门楣、显亲扬名,而应当是将个人之成长成才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初心与使命不懈努力。

“能吃苦”和“肯奋斗”相辅相成。苦难可以激发人的斗志,使人为了摆脱困境而努力斗争;反过来,人在努力斗争的过程中又免不了经历坎坷磨难。“能吃苦”的韧劲和意志加上“肯奋斗”的动力和耐力,恰是对“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诠释。

构建“能吃苦、肯奋斗”青年培育的新路径

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唤起新时代青年的壮志豪情,凝聚并释放这支“青年雄师”的整体战斗力。

其一,强化理想召唤,催生新时代青年吃苦奋斗的内驱力。一是用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挖掘历史人物中具有时代价值的励志故事,采用“看-听”“讲-演”“研-创”“三步走”的方式,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增强青年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远大理想的认同感。二是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以高质量党团活动、多形式文艺创作和全媒体传播,全方位宣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引导新时代青年培养“观历史、思当下、瞰未来”的大视野,修炼“谋万世、谋全局”的大格局,根植“人民至上、不负人民”的大情怀,铭记“强国之任、舍我其谁”的大担当。三是用专业奋斗目标激励。强化专业价值认同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激励新工科青年立志科技强国,努力破解“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激励新农科青年立志振兴乡村,助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激励新医科青年立志健康中国建设,积极研究解决全球疫情防控、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健康医疗等重大问题;激励新文科青年立志文化强国,大力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传播“中国好声音”。

其二,扩大同伴效应,提高新时代青年吃苦奋斗的爆发力。一是发挥榜样标杆的引领作用。精心挑选先进典型中具有共鸣性的励志故事,激发青年内心深处那股“敢将日月再丈量”“敢问天地试锋芒”的豪气,让他们永葆不甘平庸之心,怀揣梦想、勇往直前。二是发挥意见领袖的舆论导向作用。借用正能量意见领袖之口向青年传递“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等积极理念,增强其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自豪感,让他们永葆不甘无为之心,自律自省、砥砺奋进。三是发挥社团成员的互助作用。鼓励青年积极参与学术、文体、志愿服务等社团组织,引导他们精诚团结、协同共进,消解奋斗中的孤独感、无力感,让他们永葆不甘落后之心,积蓄知难而进的力量与勇气。

其三,深化家庭教育,增强新时代青年吃苦奋斗的意志力。一是加强家风建设。注重传承优秀家规家训、村社公约、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家风建设与党风政风社风建设有机结合,引导青年艰苦奋斗,自觉抵制“凡尔赛式”炫富、“战斗式”攀比、“精致”贫穷等不良风气影响。二是营造和谐家庭氛围。重点通过改善居家环境、丰富家庭活动、提高沟通质量等方式,创建民主、平等、温馨、包容的良好家庭氛围,让青年在苦了、累了、倦了的时候,能够得到来自家人的理解与支持,重聚前行的动力。三是坚持“四不”原则。不以“爱”的名义替青年安排人生,不以“道德”的名义对其过高要求,不以“尊重”的名义放任其“啃老”,不以“信任”的名义对其放手不管,而要着力培养树立其自信、自立、自强的奋斗意识。

其四,具化社会支持,激发新时代青年吃苦奋斗的自证力。一是促进高质量就业,从职业规划指导、就业渠道拓展、工作条件改善、工资待遇调整等方面努力,增强基层岗位吸引力,鼓励青年创新创业,减少青年扎堆“考研”、扎堆“考编”、扎堆“家里蹲”的现象。二是重视个体专业化发展。畅通职位、职级、职务、职称的晋升通道,完善评优评先、评级评奖的体制机制,为“急难险重”岗位的青年创造更多机会,增加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强化心理疏导。从心理健康教育、自我心理建设、同伴心理疏导、专业心理辅导等方面着力,提高广大青年的自我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四是加强系统性改革。关注解决老少边穷地区青年的婚恋问题,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二孩、三孩家庭的子女养育问题等等,尽力解决其后顾之忧,让广大青年心甘情愿扎根基层、奉献基层。

来源:2022年11月22日 光明日报 第15版

链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2-11/22/nw.D110000gmrb_20221122_2-15.htm


关闭

快速链接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邮政编码:300387      
津ICP备09008453号-1|津教备0385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60号|事业单位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