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师大
  

津云 | 天津师范大学以科技创新赋能京津冀协同发展


发布时间:2024-02-03

近日,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脑功能成像中心,数十名身着白大褂的身影还在不停地忙碌着……他们是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课题“中国学龄儿童脑智发育队列研究-天津师范大学队列建设”的团队成员,面对这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大计划”,团队不敢有丝毫懈怠,计划在五年内完成上千名学龄儿童相关数据的采集、分析和研究工作。

同样在学校“加班加点”忙碌的还有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研究员张波,近日,由他持有的“高容量硅碳负极材料开发技术”达成转让协议,转让价格900万元。“该成果技术可以实现纳米硅的有效包覆和硅基负极材料的最终制备,具有突出的先进性和经过实践验证的可靠性。”随着这个“幸福的烦恼”而来,他正全力考察调研,规划设计,帮助专利受让企业建立产线。“有学校的全力支持,希望该科技成果的转化一切顺利,早日完成产业化开发。”张波表示。

以扎实的基础研究和科研实力做支撑,天津师范大学近年来科技成果供给质量显著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取得新突破。“十四五”以来,各级科技项目立项357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重大、重点项目(参与)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7项,横向项目正式立项180项,视同国家级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73项,立项项目实现合同总经费12504万元。

众人扶船能过山。学校主动联系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联合攻关、技术开发等合作活动。横向大项目好项目加速落地,科技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物理学院李德军教授团队顺利签订“高性能新型锂电隔膜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总协议,实现学校横向项目的重大突破。

学校与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组成联合体,投标“2023年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过程监测与效果评估”项目。

京津冀生态文明发展研究院张振卿研究员团队中标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招标的“工技公司天津上海地区古生物分析鉴定年度专有协议”项目。

学校与自然资源部金属矿山地下水灾害防治工程技术创新中心达成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有色金属开采过程中泉域含水层非均质调查与泉水流量模拟新技术研究”“全国矿山水工环自动化监测预警平台预警算法研究”等2个科研项目。

不仅如此,学校服务地方企业的常态化对接机制也日益成熟。“十四五”以来,累计组织选派近百名教师作为企业科技特派员,深入企业和农村,助力天津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农业健康发展。

学校加入京津冀高校知识产权运用联盟,以更好地推动知识产权的转化和应用。积极组织参加“天津市高校科技成果发布暨校企撮合对接会”、世界智能大会等系列活动,宣传展示学校具有标志性的科技成果,持续扩大学校的科技影响力。与百度智图、阿里云、天津市测绘院、勘查院、城市规划总院等多家头部企业、科研院所开展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共建地理空间信息现代产业学院,成效初显。

“学校组建和培育特色科技平台,完善科研平台培育和提升机制,推进产教融合,这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荣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孙华志教授、冯为嘉副教授表示。

“十四五”以来,学校新增省部级以上科技平台8个,其中包括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1个,联合共建河北省企业重点实验室1个,学校省部级科技平台总量达到24个。

2024年伊始,学校科研平台建设再传捷报。学校申请的“天津市学生心理健康与智能评估重点实验室”获批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与此同时,学校联合申请的“河北省地质资源勘探开发与生态保护重点实验室”获批河北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实现了学校首次校企联合异地共建省部级科研平台的新突破。

为适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学校不断建立和完善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能够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先后出台或修订《天津师范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学校资源向天津师范大学科创园开放的规定》等10多个科研管理相关文件,出新招、见实效,为科技强校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科学技术处重视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启用科研管理系统,细化管理手段,实现网上评审、考核、奖励,并与财务系统对接,进一步规范科研管理和科研经费使用。”科技处处长王凡俊教授表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启新征程,天津师范大学“摩拳擦掌”。“学校科技工作将始终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创新引领,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之大者’,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坚持不懈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科创动能,进一步贯彻落实天津市‘十项行动’,践行新时代的担当和使命,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白学军说。

来源:2024年1月31日 津云


关闭

快速链接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邮政编码:300387      
津ICP备09008453号-1|津教备0385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60号|事业单位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