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
  

政治与行政学院刘训练:论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0-03-26

导师介绍

刘训练,1977年生,江苏射阳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思想史》学刊主编,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政治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西方政治思想史、政治哲学与当代中国翻译出版史的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共和主义:从古典到当代》,在《政治学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另有译著多部,主持大型译丛多种。先后主持完成、在研国家社科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若干。主编、参编《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政治心理学》《西方政治思想史》等教材,开设“西方政治思想史”、“《君主论》《李维史论》讲读”等课程。

论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与研究生同学谈论文选题

最近两年在与研究生同学的交流中,我注意到大家在学位论文选题方面有一种倾向,即对基础理论研究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这通常是基于两种考虑,一种考虑是认为,就论文写作而言,基础理论研究的选题过于艰深,不如一些定量研究、实证性研究以及实践运用性研究的选题那么容易操作;另外一种考虑则是认为,将来毕业后未必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用不上”,就算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基础理论研究方向的选题将来也不容易发文章、拿项目,不如早点选择一个热点的话题作为选题。

我个人认为,这种倾向及其背后的考虑都有偏颇之处,有必要与大家探讨与交流一下。首先,就论文写作本身而言,我觉得大家应该确立起这样一种认识,即学位论文的写作不是一项任务和负担,而是一种检验和体验。学位论文的写作是我们整个研究生学习阶段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是对我们此前所学专业知识与科研训练的综合检验,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们恰恰需要设置和应对各种各样的理论难题,这样才有可能达到培养的目的和效果;也正是在解决这些难题的过程中,我们才有可能体验到科学研究、理论探索的乐趣和魅力。我觉得,正是因为在各类选题当中,基础理论研究的选题最具综合性、挑战性,所以我们更应该迎难而上,而不是避重就轻,甚至带有投机取巧的心理。

事实上,根据以往的经验,我发现,一些选择了基础理论研究方向的同学,因为思想认识上足够重视、准备时间充裕、动手早,所以即使在写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最后往往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论文的写作;反倒是另外一些同学,因为心存侥幸,对论文写作的难度估计不足、前期准备不充分,结果即使选择了相对“容易”的选题,也无法及时完成论文写作,耽误了正常毕业。

其次,如果仅仅因为顾虑毕业后工作“用不上”而在论题时刻意回避基础理论研究,那么我认为这是一种严重的短视行为,非常不利于我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假如我们毕业后并不在教学、科研岗位上而是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我相信,从事过一定时期基础理论研究的同学肯定能够发挥自己所长,具备一定的优势,而绝不会成为短板。这一点我在我的同门师兄弟以及周围的学友身上都有事实印证。

如果毕业后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的话,那么认为选择基础理论研究不利于今后发论文、拿项目,则在我看来更是急功近利的错误想法。我们知道,任何一门学科和专业,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教学工作自不必说,即使就研究课题的延展性和适应性而言,基础理论研究未必处于劣势;事实上,基础理论研究往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积累和积淀,无论是写论文,还是做课题,都会水到渠成。

我也经常给学生们讲,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政治学界各个领域那些学有所成的知名学者,很多都是哲学和历史学这两个看似“冷门”的专业出身,但他们往往都具备宽广的学术视野与扎实的理论功底,这与他们早期“甘坐冷板凳”、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大家去读一读对他们的访谈文字,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总而言之,我觉得,大家在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时,更多地应该结合自己的特点和特长选择合适的题目,而不要有过多的功利考量。尤其重要的是,我们在选题时,还应该有更高的情怀,放眼天下,心系人民,带着回报祖国与社会的态度来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就像我们的老前辈徐大同先生生前一再向弟子们强调的,要为中国研究西方、为现代研究传统,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理论智慧和力量。

供稿:政治与行政学院


关闭

快速链接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邮政编码:300387      
津ICP备09008453号-1|津教备0385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60号|事业单位标识